近日,我院潘志琪老师导演的纪录电影《胡阿姨的花园》,在继摘得第2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最佳纪录片“金爵奖”后,再下一城,入围第29届釜山国际电影节“广角镜”纪录片竞赛单元。
据了解,釜山国际电影节(BIFF)创办于1996年,受到釜山市政府、电影界、企业界等部门的支持与资助,每年9月至10月在韩国第二大的港口城市釜山举行。釜山国际电影节与上海国际电影节、东京国际电影节齐名,被誉为“亚洲三大电影节”之一。今年,BIFF面向亚洲电影人设置的主竞赛单元有“New Currents新浪潮单元”、“Wide Angle广角镜单元”和“Jiseok智奭单元”。
10月2日至10月11日,电视与视听艺术学院(纪录片学院)副教授、本片导演潘志琪与浙江传媒学院副校长、本片艺术总监姚争,在韩国釜山电影中心参加本次盛会。
导演潘志琪(左二)、副校长姚争(左三)在国际首映现场参与映后问答环节
导演潘志琪(右二)、制片人陈玲珍女士(右三)在映后交流现场
此次釜山之行,也是《胡阿姨的花园》的第一次“出海”——完成了世界范围内的首映,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展现了中国纪录片的魅力,也在对外传播中国声音、讲好中国故事方面,进行了很好的示范。
《胡阿姨的花园》以“花园”为核心线索,细腻而客观地记录了胡女士与其子少斌的精神世界与现实生活变迁。影片跨越时间长河,展现了胡女士在重庆十八梯经营低价小旅馆的日常,她不仅每日穿梭于商业区捡拾垃圾以补贴家用,更以悲天悯人之心援助旅馆内的贫困住客。面对生活的艰辛,胡阿姨利用废旧物品堆砌成一座独特的花园,构建了一个非凡的精神世界与诗意空间,成为了她内心坚韧与美好追求的象征。
自2012年起,潘志琪老师跟拍胡阿姨近十年时间。十年里,学生换了一茬又一茬,但潘志琪依旧风雨无阻,将镜头紧密聚焦于胡阿姨这个小人物身上,身体力行地实践着一种纪录精神。在日常教学中,潘志琪老师也经常告诉学生,纪录片的故事就在生活里,不应该为了讲故事而讲故事,而是去跟着这个人物去生活、去体验,“拍摄的时候永远不知道结果会如何,只能不断推翻、再构建,在漫长的不确定中坚持,即使你不知道当下拍的东西有没有用,可能拍着拍着主角消失了,或者出现了另一个主角。”
潘志琪老师这种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,对普通人的深情守望,以及工匠精神地对纪录片“时间的重量”的诠释,也为我院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了丰富的精神养料,引领他们树立正确的艺术创作观念,在创作中始终坚守人文关怀,勇于承担社会责任,以艺术的力量温暖世道人心。
近年来,我院持续深耕纪录片教学研究,集聚海内外英才,携手开创纪录片研究的学术新局,目前已经成为国内纪录片教学研究重要的学术高地和品牌坐标。今年7月,我院正式由“电视艺术学院”更名为“电视与视听艺术学院(纪录片学院)”,进一步擦亮纪录片的品牌标识。未来,相信在潘志琪、梁碧波、许晓娟等众多我院优秀的纪录片导演、教师的合力助推下,在良性的教学机制的培育下,更多具有社会责任感、国际化视野、专业主义精神的优秀纪录片创作者将不断涌现,以纪录的手段“为天地立心,为生民立命,为往圣继绝学,为万世开太平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