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速递

当前位置: 学院首页 -> 院务公开 -> 新闻速递 -> 正文

沙龙回顾|精品年代剧何以慰众生?

信息来源:电视与视听艺术学院(纪录片学院) 发布日期:2025-05-19

5月14日,电视与视听艺术学院(纪录片学院)“镜观”学术沙龙第四期在艺术楼咖啡吧成功举办。

本次交流活动由2023级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研究生吕唯嘉主持,电视与视听艺术学院(纪录片学院)朱怡副教授、戴哲副教授进行学术分享,丁莉丽教授、朱怡副教授、戴哲副教授以及研究生吕唯嘉共同担任嘉宾,现场师生齐聚一堂,在浓厚的学术氛围中积极提问、互动研讨。

在“学术分享”环节,朱怡老师以《视听何以与时代同行?——解读全媒体视角下的视听创新》为题,从历史视角出发,通过媒介的变迁向大家介绍了全媒体视听的概念及其视听创新特点、未来视听创作趋势,提出全媒体视听创作的兴起是媒介语境下的“融合”和社会语境下的“创新”共同作用的结果。戴哲老师以《近年来年代剧的叙事特征与情感实践》为题,围绕“年代剧为什么能够温暖人心,或者怎样做到温暖人心?”这一问题,从多个角度解答,提出年代剧是社会情绪的调和剂和润滑液,但同时又有削弱自身批判性和思想深度的潜在风险。

“文艺沙龙”环节围绕以《人世间》为代表的国产年代剧是否有不足之处、与《苦尽柑来遇见你》等韩国年代剧有何区别等话题,嘉宾与在场师生展开了跨界对话。丁莉丽老师提出“年代剧要与现代性相结合”这一观点,认为《人世间》因缺乏现代性而略显瑕疵,而《苦尽柑来遇见你》在与现代性的结合上表现更为优秀;戴哲老师认为《人世间》这样的年代剧有许多情节设计“为了苦难而苦难”,强情节过于明显;朱怡老师提出年代剧在亚洲市场更受欢迎,这与东亚文化圈息息相关;研究生代表吕唯嘉认为年代剧通过“苦难书写—价值重构—文化共情”的三重机制,为观众提供了对抗虚无的锚点。

随后,师生们又围绕“国产年代剧的瑕疵是由何因导致”这一话题展开了热烈讨论,李欣老师认为是由体制、市场等多方因素共同导致的,并提出年轻人审美观的提升是未来国产年代剧质量提升的希望所在。现场氛围热烈,师生畅所欲言,既有理论思辨的碰撞,也不乏实践经验的分享。第四期 “镜观”学术沙龙以辩证的视角打通学术与创作的边界,这场思想盛宴犹如一枚棱镜折射出跨界对话的璀璨光谱,为艺术研究的创新发展注入了丰沛动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