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、助力乡村文化产业发展,进一步做好高校“百个艺术院系支部联村共建”工作,电视与视听艺术学院(纪录片学院)与溶江乡岩门村共建以来,深入合作、产出了一系列成果。3月27日至28日,学院党委书记宋佳、副书记曾彩茹、办公室主任濮志杰等一行前往溶江乡岩门村开展实地调研,前往溶江乡人民政府、岩门村古村落等地,通过座谈交流、实地走访等形式,深入交流当地发展规划、产业现状及文化资源,积极探索更深层次的合作模式,为乡村振兴贡献高校的智慧与力量。
一、深入政府座谈,共谋发展蓝图

27日下午,调研组一行首先来到溶江乡人民政府,与乡党委书记杜玄伟进行座谈交流。杜书记详细介绍了溶江乡的整体规划、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方向。他指出,溶江乡自然资源丰富,民族文化底蕴深厚,近年来依托生态旅游和特色农业逐步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,但在品牌打造、文旅融合等方面仍存在提升空间。

宋佳书记表示,电视与视听艺术学院(纪录片学院)在影视制作、文化传播、新媒体运营等领域具有专业优势,可结合溶江乡的特色资源,在乡村形象宣传、非遗文化推广、短视频直播带货等方面提供支持,助力当地产业升级。
二、走进岩门古村,探寻产业机遇

随后,调研组前往岩门村,与村党支部书记胡俊伟进行深入交流。岩门村历史悠久,传统村落保存完好,拥有独特的民俗文化和自然景观,但受限于交通、资金等因素,旅游开发尚未形成规模。胡书记表示,希望借助高校的专业力量,挖掘村落的文化价值,推动文旅融合发展。

在胡书记的带领下,调研组实地走访了岩门村的古建筑群、传统手工作坊及周边生态景观。岩门村的古民居、民俗技艺具有较高的保护和开发价值,可结合短视频、纪录片等新媒体形式进行推广,吸引游客和投资者关注,组织学生团队参与乡村文创产品设计,帮助当地打造特色品牌。
三、聚焦文化赋能,共绘振兴愿景

28日,调研组召开内部研讨会,结合调研情况梳理合作思路。宋佳书记强调,学院将充分发挥学科优势,重点在三个方面助力岩门村发展:一是文化挖掘与传播,组织师生拍摄乡村纪录片、短视频,提升岩门村的知名度;二是产业孵化,协助开发特色文旅项目,如非遗体验、民宿经济等;三是人才培训,为当地村民提供新媒体技能培训,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。

在调研期间,调研组重点考察了岩门村“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基地”。该基地以传统村落为载体,打造了研学旅行、非遗体验等特色项目,定期举办两岸青年文化沙龙、民俗技艺传习等活动。宋佳书记表示,学院将依托影视专业优势,协助开发"两岸青年影像创作营"等特色研学产品,为促进两岸青年文化交流搭建新平台。
此次调研不仅加深了学院对乡村发展现状的深度了解,也为进一步做好高校“百个艺术院系支部联村共建”工作奠定了基础。电视与视听艺术学院(纪录片学院)将以此次走访为契机,持续关注岩门村的发展需求,整合资源、精准施策,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。未来,学院还将组织更多师生深入乡村,在实践中践行社会责任,用专业力量助力美丽乡村建设。